《群书治要》与百年大党
《群书治要》与百年大党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于贞观初年下令编辑的匡政巨著。鉴于前隋灭亡之失,唐太宗深知创业不易,守成维艰,千方百计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于是令魏征、虞世南、褚亮、萧德言等,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以“务乎政术”“本乎治要”为原则,删繁择精,从唐朝之前的典籍中,撷取了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要,编纂了五十万字的《群书治要》。魏征在序文中称之“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提法、新命题也都可以从《群书治要》中找到其思想渊源。据统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中的用典来自《群书治要》的就有82条。而且因为《群书治要》摘录的原著有些在五代之后便已失传,唯有在《群书治要》保留了其精华内容,如《尸子》《申子》《桓子新论》《崔寔政论》《昌言》《典论》《刘廙政论》《蒋子万机论》《政要论》《体论》《时务论》《典语》《傅子》《袁子正书》等,这更使得《群书治要》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
例如,《群书治要》中的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尚书》),“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贾子》),“善为国者,御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慈弟也”(《六韬》),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更好地承担起对人民的责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群书治要》中的“政者,正也。子帅而正,孰敢不正?”“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国家正,国家正而后天下正”等,证明了“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来自历史经验的重要论断。
《群书治要》中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等,对于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号召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群书治要》中的“商贾在朝,则货财上流”“古之所与禄者,不食于力、不动于末,是亦受大者,不得取小也”等,有助于领导干部深刻地理解“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的道理。
《群书治要》中的“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获弗亡”“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等,有助于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性。
《群书治要》中的“王者官人无私,唯贤是亲;勤恤政事,屡省功臣,赏赐期于功劳,刑罚归乎罪恶”“有大善者,必问孰进之;有大过者,必云孰任之。而行赏罚焉,且以观贤不肖也”等,对于理解“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群书治要》中的“明君必顺善制而后致治,非善制之能独治也,必须良佐有以行之也”“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等,有助于坚定反对腐败、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坚持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由此可见,《群书治要》不仅是唐太宗创建“贞观之治”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源泉。《群书治要》记载的是古人关于“道”的完整认识。孔子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国古人无论是在处理人与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抑或是处理人与天地自然之间的关系时,都效法于“道”,按照“道”的要求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古人形成了关于“治国之道”的庞大而又严谨的思想体系。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思想与此一脉相承,集中体现了古人治国之道的精髓。(本文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刘余莉,节录自《文化经典与中国共产党》一书,略有编改。)
阅·读·链·接
本书通过梳理《尚书》《论语》《群书治要》《传习录》和《共产党宣言》《自然辩证法》《天演论》等中外经典文化著作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接受情况,深入探讨这些经典著作对中国共产党人思想文化和革命实践产生的影响,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发展脉络,从一个侧面展现了100年来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构建共产党人“心学”的历史图景。
本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博览群书杂志社共同策划,3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撰稿。全书纵论古今、新见迭出,一系列广泛的跨学科阐释兼具文化博雅斑斓、理论思辨深邃和史蕴宏达醇厚,堪称一部独具风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阅读史、文化史、心灵史。
大家都在买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实务指南 | 纪律从这里来 | 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百年纪事 |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九讲 | 再塑 | 中国道路与中国道理 | 纪律通识 | 《实践论》《矛盾论》精讲 | 纪检监察系统全员培训200题 | 监督执纪工作规则案例指导 | 百年廉论
//
联系方式
方正书苑:010-59592471/59592469
邮购部:010-66560645
邮箱:fzfx0933@163.com官网:www.lianzheng.com.cn
⬇️更多内容,请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书
点击“分享”“在看”和朋友分享